OB直播 > 新闻资讯 >

中国足球的群体性迷失:请给热爱足球的孩子们

2022-03-06 06:10

一、女足夺冠意味着环境变好了吗?

1

几乎没有的选材面

如果有从事基层女足青训工作的朋友可能感触会比较深,我们中国女足青训的环境远比想象的要差,男足不管成绩怎么样,在基层的选材面相对来说都还是很广的,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俱乐部,男足甚至能从三四十所学校里进行选拔。而女足呢?在亚洲杯夺冠后水庆霞接受的第一次采访中就说到,女足国家队的选拔都只有四五十人可选。连国家队层面都是如此,更别提基层的女足青训了——有多少家长会心甘情愿的让自己的女儿去踢球呢?

我曾经也是一名基层的女足青训教练,在我的队伍里,有一位技术球感比较高的小女足队员,专业教练看了个个都喜欢得不行,称赞这小女孩儿天赋太高了,建议我们将孩子送往专业队进行训练。但其实我并不同意这个说法,并不是孩子天赋有多高,也并不是我们的训练有多专业,而是这名女孩子能坚持——从一年级踢到五年级,孩子能踢得不好吗?有多少女孩子能坚持踢球这么多年?

没错,对于女足青训的选材来说,几乎无人可选:只要你能一路坚持练下去,往往都会成为最优秀的,因为在你坚持练球的过程中,比你优秀的队员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足球,那么这时坚持下来的就成为了最优秀的。

中国足协曾公布的全国女足青训数据

2

较低的关注度

男女足在市场商业化程度、关注度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也是为什么男女足工资差异这么大的原因。职业球员在俱乐部的工资并不是国家给的,他们不是公务员,没有编制,给他们发工资的是企业,是俱乐部。而工资的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那些骂男足拿高薪,叫嚣着男女足同工同酬的人,你们究竟有多少人观看过女超联赛的比赛?有多少人买过女足俱乐部的球衣及周边产品?如果没有,那么你凭什么要求企业俱乐部给女足发高薪?导致女足队员工资收入普遍低下的不是足协,不是国家,更不是男足,而是那群拿着键盘辱骂男足替女足打抱不平,自己却不愿为女足花一分钱,不愿花时间看一场女超比赛的云球迷。

那么为什么男女足关注程度差异如此大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男女生身体上的先天性差异(声明,这并不是性别歧视,只是客观陈述男女身体的差异,这是大自然决定的),男性先天在速度,骨骼发育,力量,对抗等等身体的各个方面比女性要占有优势,这就导致了男足的比赛节奏更快,观赏性更高。这就好比为什么男排的关注度比女排的要低?因为男性力量大,排球比赛一发球或扣杀,球就像子弹一样飞出去了,观众看都看不清就得分了,而女性的力量相对较小,起码能看清球的运行轨迹,观赏性更高。

女足取得的成绩是每个女足队员们用努力和汗水拼搏而来,她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嘲讽男足。若球迷们真的关心女足姑娘们,那么不要仅仅只关注国家队的那几十名队员,而是放眼所有踢球的女孩子。去看一场女超的比赛,为她们加油助威;家里有女孩儿的家长们,也尝试让自己的女儿在绿茵场上奔跑;在做青训的足球从业者们,也不要仅仅只关注男生,也看看那些同样愿意为足球流血流汗的女孩儿......这些才是对女足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在网上敲打键盘。

3

“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

中国女足国家队队员王霜就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

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

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

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

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

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

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范志毅在国足输越南的赛后发布的一条微博中曾这么说到:“中国足球不能再分什么你,我,他了”。是啊,不管是男足还是女足,都是中国足球体系中的一部分,在现如今的中国足球大环境下,能成为职业球员甚至进入国家队的,都是经历过艰苦训练,咬牙一步步坚持下来走到最后的。难道女足只是拿来讥讽男足的参照物吗?在这一连串舆论的大风大浪过去之后,真的有多少人会关注女足的比赛吗?女足的青训从此以后真的会好起来吗?恐怕不会,大部分人只是往中国足球这个痰盂里吐口痰,便扭头走人。在这波舆论的风暴过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会有任何改善,留下的只是在风暴中摇摇欲坠的残枝末节。试问在这样恶劣的舆论和文化环境之下,究竟还会有多少家长愿意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呢?

王霜曾经发布的微博

二、关于男足

1

职业球员拿高薪是否合理?

就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给男足发工资的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和俱乐部,工资的高低是由市场和利益决定的。足球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市场商业化程度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巨大的市场和商业价值决定了足球职业运动员工资在全球普遍都是比较高的。中国也不例外,中超级别的职业运动员作为国内足球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存在,拿着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的高薪并无不妥。别说足球行业,就算是律师,医生,工程师,你如果能成为国内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你的工资难道会低吗?并且,职业足球运动员是一碗青春饭,基本上大部分的足球运动员在30岁之后就会进入职业生涯的下坡路,中国职业球员的黄金年龄也只在25—30岁左右。这样一个行业的国内最顶尖的一批人拿着高薪,有问题吗?

中国的职业足球自金元时代开启以来,存在着巨大的金融泡沫,此前中超运动员的工资或许是有些过高,足协确实应当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是,就最近广州队流传出的限薪文件来看,中超级别的顶尖运动员居然只有60万的年薪,实在是过于离谱,这样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此消息为真,那么对于中国足球各个层面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打击。

我们代入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家长,你的孩子是某某梯队的小球员。去年出了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新政,大大提高了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门槛,想通过足球上好大学的难度更高了,并且限制了高水平运动队孩子的发展方向;今年又来了一个职业球员限薪政策,就算你的孩子能成为国内最顶尖的运动员,年薪最高也只有60万......现在不管是考大学还是成为职业球员,踢球的孩子和家长们都将面对一个环境恶劣,竞争大,淘汰率高的现状。假如你是家长,你真的还会让你的孩子在足球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吗?

网传广州队的限薪文件

2

男足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一个真正热爱足球的人,哪怕只是踢个校园足球比赛都会全力以赴吧?更别说是身披国旗为国出战的国家队队员。

这段时间国足被黑的最惨的恐怕就是国家队队长吴曦了,但是,吴曦的躲球跟王晓雪的门前封堵拿来做横向对比真的合理吗?所谓的躲球只是球员在场上的一瞬间的下意识行为,就连世界级的球星也有过躲球啊。C罗还在尤文图斯效力的时候,就曾经因为连续两场比赛躲球造成球队失球,其中一粒进球直接导致了尤文图斯在欧冠赛场上被波尔图淘汰,难道这样我们就能说C罗是一个没有拼劲,没有斗志的球员吗?难道吴曦就没有舍身堵枪眼,力挽狂澜的时刻吗?包括所谓的“海参事件”,只不过是一次赞助商的商业采访罢了,相当于为国足赞助商拍的一个广告,在赛后被球迷和媒体捕风捉影,变成了吴曦的“罪证”,实在可悲。

我们是一个如此强调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民族,我实在很难相信一个从小受这种民族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在身披国旗,为国出战的时候会故意放水。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说国足在场上故意不卖力,只为了回俱乐部捞钱,对于这部分人,请你们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来,否则张口就来谁不会?

只会玩梗无脑跟风黑的是球迷,球迷需要发泄情绪其实也正常。但如果你是青训从业者,是基层教练,是真正热爱中国足球,希望中国足球能好起来的人。那我们就需要向前看,需要传递希望。也希望球迷们能重回理性,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糟。就像范大将军所说的,中国足球需要传承,让我们给热爱足球的孩子们继续踢下去的希望吧。

吴曦也曾拼到鼻梁骨折

三、聊聊青训——中国青训的三个阶层

如果要聊到中国的青训构成,我认为不得不谈到中国足球青训的三个分层:普及阶层,专业阶层,职业阶层。下文中所讨论的三种阶层,都是基于12岁之后,因为在12岁之前,也就是小学阶段,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阶层划分,也有很多梯队或是专业队的孩子仍在校园足球的体系内。而在12岁之后,也就是进入初中阶段,想继续走专业甚至职业足球道路的孩子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中考和高考,这也是导致12岁之后孩子大量退役的原因之一。

总之,这三个阶层可以简单理解为:

普及阶层:我不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也无法通过足球考大学,足球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生活的一部分。(占大多数)

专业阶层:我的足球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是某市队/省队队员,我虽然无法成为职业运动员,但我能通过单招或特招的方式,进一所好大学。(占少数)

职业阶层:我是某职业梯队的队员,在某足校上学,我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训练,将来以踢上职业足球为目标。(占极少数)

中国青训的三个阶层

1

普及阶层

1

普及阶层的构成和目标

普及阶层大致包括基层的校园足球,民间的足球培训班、兴趣班。而关于校园足球的目标,这其实争论很大,有的人说发展校园足球是为了普及,有的人认为校园足球是为了精英化。我个人的意见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校园足球来说,普及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校园足球最大的目标,就是是否能有更多的孩子能爱上足球这项运动。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有足球传统的校园足球特色校会招纳一些精英阶层的孩子进入校队。但是对于这一个阶层的大部分孩子来说,成为职业球员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中99%的人,将来都不会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做出直接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无足轻重了吗?并不是,他们或许会成为爱踢球的医生,老师,律师,公务员......会在各行各业继续支持着中国足球。中国足球的金字塔若想建牢固,必须要有扎实且数量庞大的地基部分,这便是所谓足球文化。欧洲的足球文化之所以那么繁荣,正是因为有着成千上万热爱足球的人民,有了足球文化和足球市场,才能建立起牢固的足球生态体系。

02

普及阶层的现状

自教育部大力提倡发展校园足球以来,至今已有约八个年头,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足球的普及发展程度在全国上下参差不齐。一些省会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校园足球的普及开展工作做得很好,校园足球的文化氛围也很浓厚,有着比较健全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体系。而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小城市,有很多所谓“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几乎都是在应付了事。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学校很难不将重心放在基础教育,升学率上,中高考也是各个学校的头等大事,这样环境下的小城市学校要想发展校园足球可谓是困难重重。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达到5万所,可是如果真按标准严格执行的话,恐怕有一半以上的特色校都会被剥夺这个名号。

大部分普及阶层的基层教练,不管是校园足球的还是兴趣班的,都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老师家长的不支持,收入的相对低下,没有比赛参加等等。而对于校园足球的孩子,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个问题:升学通道的不畅通,老师家长的不支持等等。

03

校园足球到底该普及还是精英化?

这一观点在前一篇沛沛所写的文章中其实已经详细论述过,因此不作大篇幅的讨论。那么校园足球究竟需不需要精英化的提高呢?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校园足球的普及和精英化本身就不是相互矛盾的。当一个地区的校园足球普及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涌现出一些具有高水平队员和充足师资的学校,那么这些学校在有这么好的先决条件下,搞精英化培养有问题吗?举个例子,某学校每年在市内省内的足球赛事中每年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那么足球在这所学校内自然会引起重视,学校在稳定拥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孩子的基础上,引进专项足球教练进行精英化培养,进行足球特长生招生,把校园足球作为办学特色,给踢球的孩子一个好的升学出路,这样的做法难道有问题吗?

认为校园足球不该进行精英化培养的人,那你怎么解决足球水平较高的孩子的训练和上学问题?难道让他们别上学或是别踢球了,因为校园足球不能精英化?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精英化只是普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这不是该普及还是该精英化的问题,而是学校本身具不具备精英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比如是否具备校园足球的文化传统,是否稳定拥有一批高水准的孩子,是否配备有专业的足球专项教练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那还是好好做好普及吧。同样,做到精英化培养的学校,其队员其实已经算是专业阶层了,而不属于普及阶层的范畴。

04

一些期待

还是那句话,中国足球若想崛起,必须建立起牢固的足球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内每个部分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大基数的足球人口,我们的足球市场足球文化必定不会繁荣,同样,若不能从大量人口里选材,我们也很难选出顶尖的足球人才,天才不是练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

校园足球最大的比赛体系,就是各地市的校园足球联赛,但正如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各地区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实中央的政策。所谓的2025年要达到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校的目标,也并没有多大意义——这5万所特色校,究竟有多少所是能达到标准的呢?

因此我认为,与其追求数量上的量变,不如想想如何把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真正能落实到每一个地方,如何去建立普及阶层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现在对于大部分地区的校园足球来说,比赛的机会还是太少。

2

专业阶层

1

专业阶层的构成和目标

专业阶层其实就是各地区足协和体育局的队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某某市队或者某某省队,那么这一部分群体最大的目标是啥呢?——金牌,包括省锦标赛,省运会,全运会等等由体育局组织的赛事。队员拿到名次,可以申报运动员等级,从而参加足球单招或特招,考一个好的大学;体育局和足协拿到名次,便是自己的政绩。

2

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足协还是体育局,目标都只有竞赛锦标,而并不负责普及工作,普及工作的任务则是完全交给了教育部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校园足球普及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地区,足协和体育部门压根就没有足球的选材基数,因此拿不到成绩,并且也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再说回比赛本身,省锦标赛,省运会,甚至全运会,这些各地方体育局最为重视的足球赛事,其定位非常尴尬。这些赛事的参赛队员,以后绝大部分都不会成为职业球员,而是选择一条单招/特招考大学的道路。所以,这些赛事举办与否,以及参赛队员的水准其实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职业足球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各地方体育部门每年在足球上做的最多的工作,都与中国职业足球水平的提升并无直接关联。并且全运会的赛事中,各个省队的队员构成十分复杂,有职业梯队的队员,也有各省足协自己下属的队员。例如陕西全运会的陕西U18男足,其队员大部分来自上海海港03梯队。

3

职业阶层

01

职业阶层的构成和目标

职业阶层才是真正代表中国未来国家队水平和职业足球水平的群体。所谓职业阶层,顾名思义,就是各个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下属梯队,例如我们常说的四大足校:恒大足校,鲁能足校,绿城足校,富力足校,以及一些高水平的青训俱乐部和社会青训组织,例如根宝足球基地,中国足球小将等等。那么职业球员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成为职业球员。

2

职业青训体系掌握在谁手中?

从上述我们举得一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决定中国未来职业足球水平的青训队伍,几乎完全交给了社会。那么一旦这个企业(或是个人)出现了问题,梯队的孩子们要么解散,要么另寻出路,例如之前的苏宁梯队,以及恒大足校的大规模精简成员等等。不管是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还是足协,职业球员的青训培养体系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参与建设的,而是交给了社会,最多也就在政策上进行扶持。这样是否合理?由于我对这个阶层的群体接触不多,实在很难给出准确中肯的评价,所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各位读者进行思考,欢迎大家在留言板积极讨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明眸足球”。

更多青少年比赛信息,敬请关注我们的微博“中超青年CSLY”以及微信公众号的比赛报道!

本文地址: http://www.7777bo.com/xinwenzixun/20220306916.html

热门录像

更多